肝硬化易错知识点总结

468次阅读
没有评论
  •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,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,下列止血措施中最不恰当的是:垂体后叶
  • 反映肝硬化肝功能减退的血清指标是:白蛋白
  • 对判断肝硬化患者愈后意义不大的指标是:血清电解质,临床上,通常用肝功Child-Pugh评分对肝硬化患者预后进行评估。观测指标包括腹水、胆红素、白蛋白、PT(凝血酶原时间)、肝性脑病
  • 男,45岁,湖北渔民,经常腹痛、腹泻,体力逐渐下降半年,当地有类似患者。查体:体温正常,慢性病容,腹彭隆,脾肋下2cm,移动性浊音(+),血常规:Hb90g/L,WBC2.5×10⁹/L,N0.6,本患者所患疾病的病理特点是:患者中年男性,渔民,经常腹痛、腹泻,体力逐渐下降半年,当地有类似患者(可能受水源影响,考虑为寄生虫病)。慢性病容,腹彭隆,脾肋下2cm(肝脾大),移动性浊音(+),血常规:Hb90g/L(正常值120~160g/L,降低提示贫血),WBC2.5×10⁹/L(正常值4~10×10⁹/L,降低提示肝硬化导致脾亢),N0.6(正常值0.4~0.75,在正常范围内),诊断为血吸虫病导致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。由于虫卵在肝内主要沉积在门静脉分支附近,纤维化常使门静脉灌注障碍,所导致的肝硬化常以门静脉高压为突出特征。
  • 肝硬化时,脾肿大的主要原因是:脾窦扩张红细胞淤滞
  • 肝硬化大量腹水不会出现的腹部体征是:振水音阳性。肝硬化大量腹水可以出现腹部膨隆、液波震颤阳性、移动性浊音阳性、蛙状腹,其中腹水在1000ml以上时出现移动性浊音阳性,腹水在3000~4000ml以上时出现液波震颤阳性。振水音是指用撞击触诊法振动胃部,听到气、液撞击的声音。振水音阳性既可以出现在正常人餐后或饮进多量液体时,也可以出现在幽门梗阻或胃扩张的患者。
  •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后,可能出现的表现不包括:腹水减少
  • 诱发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(肝性脑病)的因素中,最不可能的是:摄入大剂量维生素C。诱发肝性脑病,使患者出现精神因素的可能是:应用苯二氮䓬类镇静剂、摄入大量蛋白质使肠道氨的吸收增多、应用大剂量利尿剂可导致低钾性碱中毒,内环境紊乱、便秘可使肠道pH增高,增加氨的吸收。
  • 关于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,正确的描述是: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由于反复发作,易出现顽固性腹水。起病缓慢者多有低热、腹胀或腹水持续不减;病情进展快者,腹痛明显,腹水增长迅速,严重者诱发肝性脑病、出现中毒性休克等,体检发现轻重不等的全腹压痛和腹膜刺激征。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,而非金黄色葡萄球菌。加强利尿可诱发肝性脑病、肝肾综合征。治疗一般选用肝毒性小、主要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并兼顾革兰阳性球菌的抗生素,疗效不满意时根据治疗反应和药敏结果进行调整。
  • 男,47岁。HBsAg阳性20年,乏力、纳差、尿黄7天。查体:巩膜黄染,肝肋下2cm,质软。实验室检查:ALT460U/L,TBil84umol/L,HBVDNA1.2×10⁵/ml,抗HAVIgM(-),抗HEV(-),抗HCV(-)。最重要的治疗药物是:核苷酸类似物。根据患者的症状、体查及实验室检查可诊断为肝硬化。首选抗病毒治疗,最重要的治疗药物是核苷(酸)类似物,以改善肝功能并延缓或减少肝移植的需求。护肝药缺乏循证医学证据,过多使用加重肝负担。退黄药物可以改善胆汁淤积,为辅助用药。干扰素适用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。利巴韦林适用于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。
  • 肝硬化腹水通常为漏出液。漏出液外观清澈透明,无色或浅黄色、不凝固;比重<1.018,李凡他(Rivalta)试验阴性;蛋白定量<30g/L;细胞计数<100×10⁶/L,以淋巴细胞和间皮细胞为主。
  • 门静脉高压治疗,利尿治疗时,利尿速度不宜过快,以免诱发肝性脑病、肝肾综合征等
  • 原发性肝癌临床表现AFP和ALT曲线分离,AFP持续升高,往往超过400ng/ml,而ALT不升高,呈曲线分离现象,则多考虑肝癌”
  • 男,48岁。发现乙肝肝硬化10年。对该患者动态监测的血清学指标最主要的是:AFP
  • 肝性脑病的诱因不包括:高钾酸中毒
  • 慢性肝病患者,血氨升高导致肝性脑病发生的机制,是干扰了大脑的:能量代谢
  • 0期潜伏期仅测试异常;1期前驱期精神异常焦虑淡漠,开始出现扑翼样震颤;2期昏迷前期嗜睡,神经体征,开始出现脑电图异常;3期昏睡期昏睡可唤醒,余加重;4期昏迷期,浅昏迷反射亢进,深昏迷反射消失;
  • 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有消化道出血、大量排钾利尿、放腹腔积液、高蛋白饮食、催眠镇静药、麻醉药、便秘、尿毒症、外科手术及感染等。
  • 治疗肝性脑病时,促进氨代谢的药物包括L-鸟氨酸-L-天冬氨酸、鸟氨酸-α-酮戊二酸、谷氨酸钠或钾、精氨酸等。新霉素通过抑制肠道细菌,减少氨的生成;乳果糖可以减少肠内氨的产生和吸收,并促使血液中的氨渗入肠道排出体外;两者属于减少肠内氮源性毒物的生成与吸收类药物。支链氨基酸和氟马西尼属于调节神经递质类药物。
sheep
版权声明:本站原创文章,由 sheep 2022-05-05发表,共计1981字。
转载说明: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-4.0协议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评论(没有评论)